Amazon.com 對於「跳脫框架」是個模範,在 2000 年左右,有些頭條曾經連續 14 個月出現在報紙上,例如:「 Amazon 創辦人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」和「分析師擔心 Amazon 破產」。聽起來像是短暫的詐欺案,這在商業史上算是史無前例。
但 13 年後, Amazon 蓬勃發展。
事實上,它支配了包括他們原本起家的賣書事業,和其他相關的業務線。跟 13 年前比起來,股價已經翻了三倍,更不用說他們還是在「網路泡沫」的中間點起步。
這都要歸功於 Amazon 靈活的 CEO ,Jeff Bezos 。他所創造的文化不只是不同以往,而是和過去完全相反,也和大多數企業領袖的路線不同。他也說了許多名言,以下有多年來 Jeff Bezos 說過的 20 段佳言:
1. 所有企業都需要永保年輕,如果客戶群與你一同變老,你就會重蹈 Woolworth's 的覆轍。
2. 這世上有兩種公司:一種致力於讓客戶掏更多錢出來;另種則是力求讓客戶花得更少,我們為後者。
3. 你的底線就是我的機會。
4. 如果你只做預先知道答案的事,你的公司很快就會消失。
5. 對於 Amazon 有三個沿用 18 年的大方向,也是我們成功的原因:顧客至上、維持創造力,還有保持耐心。
6. 我常被問到這問題:「未來 10 年會有什麼變化?」雖然很常見,但這個問題很妙。但我從來沒被問過另外一個問題:「10 年後有什麼不會變的?」我的建議是後者比前者重要多了──因為你可以根據穩定的事物,來制定你的商業策略。在零售方面,我們知道顧客追求低價,這點十年後也不會改變。他們想要快速的遞送服務、他們想要有大量的選擇,你不會想像 10 年後,有個客人會過來說:「 Jeff 我真的好愛 Amazon ,我只希望你們的價格再高一點。」或是:「我愛 Amazon ,但我真希望你們送貨可以再慢一點。」以上都不可能會發生,所以我們的精力就注入在那上面,去營造那些東西,我們明白今日投入的能量,對於客戶來說,10 年後會有所回報。當你如此深信,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投入的精力是值得的。
7. 如果你不固執,你就會過早放棄實驗;如果你不夠靈活,你就只能無奈的把頭靠牆,且看不到其他的解決方案。
8. 任何的商業計畫,都不能在第一次與現實接軌後存活,現實永遠不同,永遠不會如同計畫。
9. 在過去,你得花 30 % 時間打造新設備,70 % 的時間大力宣傳。而在現在,情況則反了過來。
10. 我們做過價格彈性( price elasticity )研究,而答覆永遠是:我們應該提高價格。但我們不會這樣做,因為我們相信──我們透過維持低廉價格,最終會贏得客戶信任。而實際看來,隨著時間的推移,也能夠將金流最大化。
11. 我發現了一個框架( framework ),它曾助我輕鬆的做出決定(此提到的決定為 1994 年創辦 Amazon ),我將它命為「遗憾最小化框架」( 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 )。我推想自己 80 歲時會說:「好,現在回顧我的一生,我要把遺憾的數量降到最低。」然而我明白,當我 80 歲,我也不會對這次的嘗試感到後悔,我不會後悔自己曾參與了「網路」,這個我認定之後會大有可為的產業。我也知道,即使我失敗了,我也不會感到遺憾,而我卻可能會因為沒有嘗試,最後悔恨不已,直至終日抑鬱。
12. 我們從客戶的部分開始著手創新,之後再逆向操作,這也成了我們發明的試金石。
13. 每當在早上淋浴時,競爭者會在思考要怎麼超越他們的頭號對手。而換作在這裡,我們想的是怎麼樣為客戶的利益創造新事物。
14. 任何公司都不應執著成為業界明星,因為光彩無法恆久閃耀。
15. 我認為簡樸會造就創新,就像其餘限制一樣。要從緊箍咒掙脫的唯一方法,就是創造你的出路。
16. 如果你每年做多一倍的實驗,你的創造力也會跟著加倍。
17. 如果你不想被批評,那就拜託你千萬不要創新。
18. 如果你想拉長戰線,就得連結客人與股東的利益。
19. 想要有所創新,就會被人長期誤解。你得要真心的相信你正在進行的東西,你要有足夠的信念,但會有很長一段時間,「好心」人會批評你的努力。當你收到批評,會讓你很想自問:「會不會他們其實是對的?」如果事情演變成這樣,你就需要去適應。如果你真的相信,你走的路是對的,那麼你就必須做好長期被人誤解的準備。這對於「創新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20. 你想觀察一下其他公司都在做什麼,這點的確很重要。但是,你不能只是說:「好吧,那我們就這樣複製。」而是要說:「這好有趣,但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呢?」接著用自己的方式去做。
文:
http://www.inside.com.tw/2013/09/18/20-smartest-things-jeff-bezos
留言列表